欢迎访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纪委网!今天是

以文载廉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润廉  以文载廉

追问故乡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2-05-18   浏览:1323

  什么是乡愁?当我们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在追问“故乡”“世界”和“有限与无限”等问题了。

  人们首先会把故乡理解为一个地方。人们在那里长大,它可能是一个村庄或者一个城区。然而,我们总会失去第一个故乡。因为故乡在飞速地变换着它的基础设施,几十年来,之前那些人们熟知的城镇通常会永远地消失。同时消失的还有原生的自然环境,比如森林遭到砍伐,河道变得笔直,峡谷变成平湖等等。又或者,人们在青年时期总是想要征服广阔的世界,想把那些异于自我的事物纳入自身,就会去到不同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因此也丢掉了一个重要的身份起点。

  无论是故乡的消逝还是人的远离,都意味着乡愁依赖于一种“空间感”。落脚的人们要先找到一个容纳肉体的住所,对空间的占有欲转化成为人的第一次乡愁。作为栖居身体的住所,同时也是庇护灵魂的空间,它让人们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其中自由生活。熟悉的住宅景观总能传达安全感。我们起床、吃饭、工作、娱乐和睡觉的仪式会分化时间,不同的家具也解构了空间。墙上心仪的图画,客厅里最喜欢的摆设,厨房和浴室的个性化布置,它们的顺序和氛围以及空气中的特殊气味无不宣告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于是,家就被开辟出来了。当你离开它,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原有住所中的一切都将变得遥远。

  因此,乡愁是一种和故土的联系,它来自原初家园的记忆,并保障了人们对起点的渴望。也就是说,故乡能唤醒熟知和安全的感觉,它是抵御陌生和失落的最后的堡垒。但它并不会导致排外性。事实恰恰相反,人们对一个地方越加怀念,他们越能去别处生活和行动。而如果一个人的文化身份是不确定的,他才会拒斥陌生者的影响。乡愁唤醒了他者与自身的差异,在此过程中,人们能从那些异于自身的事物中获益。于是在不断的获益中,最终离开故乡的人会找到一个新的家乡。从这一角度来说,乡愁具有现实性,建构着某种未来。当人们有勇气直面历史和当下的现实,并在当下建构过去与未来的时候,才能深刻地意识到当下的现实意义,从旧有的事物中抽身,开始去建构一个新的故乡。

  但即便是找到了一个新的家园,人们也时常感到一种疏离。现代人一生都被迫往返于家和路之间,在不同的城市间摆渡,其安全感又会变得转瞬即逝,总是会问自己:我的家到底在哪里?或者将来的家园还可能在哪里?正是这种第二次无家可归的感觉,让我们意识到,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还有维系情感的关系。这种关系连接着亲戚、朋友、爱人等等。对关系的向往是人类最深刻的依归。于是可以进一步说,第二故乡就位于人们能找到朋友的地方。人们为什么会思念故乡,因为故乡承载的是温暖和认同。它唤醒了熟悉和安全的希望,而不是陌生和失落。人们在他者的瞳孔里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坐标,获得依靠的感觉。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最重要的家园可能是最亲密的关系。因为爱使得我们在对方的眼睛里以及彼此的拥抱中感到安全,我们渴望的家园,更多的还是灵魂和精神栖居的故乡。

  真正的乡愁的确是某种向往,这种向往寓于人的精神故乡,存在于我们在童年时期就已掌握的语言中。每当真正地进入一种语言,就建构了一个故乡,人们也在那里找到朋友。在二十世纪,许多流亡者就紧跟在母语身后,因为它是作为丢失的第一故乡的替代物在起作用。语言同样是艺术、文学、音乐和哲学的象征,人在语言中长成,在其中人们能有“在家”的感觉,甚至直面精神的流浪。(唐丹宴)

学廉荐读

版权所有 2023-2027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3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182号

地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0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客户端

江苏省纪委清风扬帆公众号

徐州市纪委彭城清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