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纪委网!今天是

以文载廉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润廉  以文载廉

百岁翁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20   浏览:1333

  1

  有个叫“一怪食志”的人发了个微头条。

  他在无锡市图书馆碰到百岁翁周坤生老先生。令他惊讶的是,周老爷子没有人陪同,耳不聋,眼不花,走路不用拐杖,与人交流没有任何困难。

  老爷子是宜兴周铁人,原是无锡公益中学语文教师,现在已是五世同堂。

  这个年轻人写道:我和周爷爷一同离开图书馆,到大门口,外面下雨了,我说避避雨,老爷子却顶着雨走了,我站在原地,直到周爷爷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一个顶字,让人心生敬意。

  周老先生为什么要去无锡图书馆查资料?

  我听他说过。

  老先生长期研究谱牒,最近发现宜兴蒋氏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这份史料是民国时的钢板刻印稿,他已考证了多时,断句、注释,写下了厚厚的一叠考证研究文字,我看他手稿最后有句话“必汇览群籍而求之”。

  2

  老先生从无锡来宜兴周王庙祭祖,约我下午见个面,我欣然应之。记得前年,他97岁时来周王庙,为同族修订家谱,得知我在写长篇小说《十八拍》,老先生拿起笔,写下鼓励: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问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此为梁启超语。

  老先生出门挎个双肩包,常常一个人乘公交车从无锡到宜兴,那包里装着个平板电脑,电脑里装着他写的文史资料。他微信名叫百岁翁。

  我有事请教老先生,有一次打电话问:你在哪里?

  他说在锡兴馄饨店,无锡城里这爿店对九旬以上的高龄老人免费,只要身份证就可吃十只馄饨,二个馒头。他到小女儿家去,中午就在那里吃馄饨。

  3

  老先生将芍药、铁线莲、绿菊从地上挖出来,连带母土装在拉杆箱中,很大很沉的一个旅行拉杆箱,从无锡带到宜兴,送来给我移栽种植。

  他种了好多花。

  有天晚上,他把我拉进微信群,在群里发了一个牡丹花开的视频。第二天我打电话问他,建了什么群?他说:像老小孩一样,好玩起来,也建一个群试试怎样发视频。

  正是春天牡丹花开的季节,无锡小娄巷姓孟的人家,有棵种了一百年的牡丹,今年开了85朵花。他七转八拐找到这户人家,拍了视频发群里。

  我说,你一个人出去坐公交车,上车下车要注意安全。

  他说,不碍,我出来,儿子们都放心我。

  老先生今天电话我,说前天他坐重孙的车子到宜兴,把花苗放到周铁马医师那里了。

  我说天热,你别跑出来了,注意安全。

  他说,基本不出去,就跟梁溪书画院的老同志在公园里会会,坐公交车四十分钟就到。他会带点小花苗给老朋友,像掌上明珠这类小花。

  又说,下趟有机会,我带盆来给你。然后向我普及掌上明珠的出处及样子。它长出像青菜一样叶片的植物,叶片上会结芝麻大小的珠子。珠子落地会生根,又会长出一棵青菜样的植物,生生不息。

  明代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中,记述了一位秋公,“因得了花中之趣,自少至老,五十余年略无倦意,筋骨愈觉强健,粗衣淡饭却悠然自得……”周老先生比之秋公,爱花之情更深。

  他种花惜花,最多的时候,有过五个种花据点。这五个据点,有他学生家,有他朋友家。他们都爱花,因忙于工作,没空精心照料。于是,他们把钥匙给周老师,请他方便时去帮着修枝剪叶,浇水施肥。老先生喜欢动动筋骨,经常坐公交车出去看花护花。

  他给我写的种花要点和体会,文字精雅:去年深秋,菊展结束后我才剪绿菊的高枝条,保留小的开不出的花蕾,却意外地开得像乒乓球大,绿得可人。到新年中,仍旧碧绿。

  天气炎热,知了躲树荫下都懒得叫。马医师讲,周坤生老先生搭便车来过周铁,带来锦屏藤和绿绣球花。

  箱子里留了个纸条,告诉他怎么扦插。分开插枝,装入小盆,可密植,成活后装入盆中或园地中,搭成架子爬上铁丝架,成活后应通知冯乐心来取。

  马医师是种花高手,可也犯难了,这么热的天,很难成活啊。

  我问,老先生回无锡了,还是宜兴?

  马医师说,路过,不知道去向。

  4

  在研究宜兴渎边藜照堂宋氏家谱时,周老先生发现宋氏1941年写的《重修宗谱序》。

  序文指出:“今日之世界,生存竞争之世界也,而欲求胜利,必重团结。”“恭读总理遗训,则以家族为基本,由宗族而及于国族,直以宗族为组织人民之梯阶,宗谱为鼓舞团结之史册。故宗族中之有家乘也,其效用所及,实有关乎民族之存亡、国家之兴废,岂仅敬宗睦族而已哉!”

  周老先生撰文解析:彼时国家多难,民族蒙尘,此文真是不同凡响,掷地有声。这篇序文,从传统的尊祖敬宗、光耀门庭,上升到为民族为国家求生存求发展,进而结合当时国运阽危、百姓蒙尘的形势,主张应该“亟加纂辑” 宗谱,借以“结集同宗”,为完成抗日伟业而“各尽绵薄”。

  老先生这篇文章在网上发出后,宋家后代宋苇找到,引出了一段故事。

  宋苇和宋芋的老家在周铁赵渎,两人的名字有乡土地域味,太湖边有芦苇,太湖夜潮地出产芋头。给兄妹俩取这样的名字,可见父亲对故土怀有深情。但宋家在多次运动中受到冲击,往事不堪回首。在外地工作的宋苇和宋芋想了解自己的家史,没处查寻。

  有一天宋芋在网上看到“仨辈乐”的博客,她喜出望外,通过宋氏家谱,走访周老先生,还原了历史。

  原来,宋芋的爷爷叫宋麟祥,民国时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汉口任职,在家乡创办过生姜合作社。1937年11月,日本中岛十八师团从太湖登陆,周铁沦陷,日军到赵渎村作乱,宋麟祥有留学背景,出来跟日军周旋,保护了村民。宋麟祥父亲宋斐是清朝末年的拔贡(科举时选拔国子监生员的一种)。此人做过官,对地方文化多有研究,潜心考证江南名碑国山碑,写下著作,家谱中也有记载。

  5

  午休后,老先生微信跟我通了25分钟电话。

  你最近忙啥?

  很想写点东西,但小儿子锡强说我脑子不灵了,写的东西没有逻辑性。

  想到宜兴城里看看周处文化研究会的老朋友,想回周铁走走,现在锡强不放心我一个人坐公交车,看来以后要小辈陪着才能出来了。其实我自己感觉不碍事,可以的。每天早上下午公园小区里,步行还有八九千步的。

  现在钱也用不着了,由锡强保管。但我支付宝里还有三千元钱的。

  好多老友跑掉了,再也看不到了。(乐心)


学廉荐读

版权所有 2023-2027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3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182号

地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0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客户端

江苏省纪委清风扬帆公众号

徐州市纪委彭城清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