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3-08-01 浏览:532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这句话出自《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为创作《资本论》,马克思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用这句话启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革命工作,不能浅尝辄止,而要下大气力、下苦功夫。
年轻时的马克思就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1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学习,开启了学习和生活的新篇章。他努力使自己专注于科学与艺术,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以至于他的父亲不得不写信要求马克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习,珍视健康这一最大的财富。1837年11月,马克思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讲述自己一方面“不加任何批判地,像小学生一般地”阅读了大量文献,另一方面已经完成了大约300页的手稿,“试图使某种法哲学体系贯穿整个法的领域”。
整个大学期间,马克思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关注点也从理想主义转到现实。但是,当时大学里学究式的授课根本无法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求与执着。马克思通过自学博览群书,希望从书中寻求现实问题的答案。《马克思传》的作者弗兰茨·梅林曾说,马克思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是“慢慢用羹匙喂似的讲演十年也不能给他的”。
马克思将这种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带到了理论研究和革命工作之中。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他几经辗转来到伦敦。当时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最适合的范本。为了准确、深入地研究资本主义发展规律,马克思没有满足于自己1000余册的藏书,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大英博物馆。从1850年开始,他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7点在博物馆的阅览室查阅资料、从事研究。
马克思对待科学研究极为严谨,几乎对每一本读过的书都做了摘要和笔记。三年多时间,马克思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官方文件和期刊中摘录相关内容,最后积累了满满24个笔记本,共1250多页,形成了著名的《伦敦笔记》。
随时随地进行摘录和做读书笔记,是马克思从大学时候就养成的良好习惯。每隔几年,他就会拿出以前做过的摘录和笔记,重新阅读和学习。这一习惯不仅有助于巩固知识,还极大地便利了他的研究,使他终生受益。通过这种方式,马克思让书“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
在伦敦的34年,马克思经历了各种悲惨境遇,亲人离世,病痛交加,贫困潦倒,但他克服一切困难,看书、研究、写作、演讲,使得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成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资本论》便诞生于这一时期。
为了准确、深刻地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他深入到工厂、农村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写作这部巨著的过程中,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档案和文献资料。为了充分地探讨英国工厂法问题,他甚至翻遍了整个大英博物馆里英国与苏格兰调查委员会和工厂视察员所作蓝皮书(调查团报告书)。在创作关于地租理论部分时,马克思意识到应该将俄国复杂的土地关系作为典型实例,进一步充实研究。因此,他开始下大力气学习俄文,以便直接阅读俄国官方的调查报告和俄国学者的著作。尽管俄文学习非常艰难,但是他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能顺利地阅读俄文文献了。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遗稿时,吃惊地发现其中竟有超过两立方米的材料是俄国的统计文献。
马克思曾说:“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所写的一些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1865年底,马克思终于完成了《资本论》第三部手稿的创作,但是他并未急于将手稿送到出版商手中,而是读了又读、改了又改。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那一刻,马克思“痛快得无以复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他刻苦钻研、不畏艰辛的“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分不开的。时至今日,重温马克思追求真理的一生,我们依然深受启发。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课题。我们要接过刻苦钻研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张彦琛)
版权所有 2023-2027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3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182号
地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0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客户端
江苏省纪委清风扬帆公众号
徐州市纪委彭城清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