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17 浏览:0
“这个天,热死了!”近来人们见了面总会这么感叹一句,好在眼下大多室内都有空调设施,会让人在溽暑蒸人的盛夏依然感觉凉爽宜人。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夏天,家家户户没有空调,也极少有电风扇。夏日黄昏,人们吃罢晚饭便纷纷去户外乘凉,早早来到自家门口或空地上,带着席子、扇子、小板凳,有的还从家里搬出用了多年、已然发红的竹质凉床。男子一般都裸上身,肩上搭一条湿毛巾,妇女们穿着款式相同的圆领衫。那时入夏后人们一般都爱穿大裤衩子,裤管宽大,会顿生清凉。无论男女老少,都摇着蒲扇、芭蕉扇或纸折扇,啪嗒啪嗒地扑打身边的蚊虫。大人们或坐或站,围在一起闲聊,孩子们相互追逐嬉闹,老人们总在喃喃念叨:“心静自然凉。”远处天边的云层中时不时会有莫名的闪电划过,老人解释说:“这叫热霍。”“热霍”是句土话,是指云层中不闻雷声亦无雨意的一种闪电,一般出现在特别闷热的夜晚。那时人们消夏的主要方式是洗澡,也叫“冲凉”。洗完后在脑门上、脖子上及胸前扑上些许痱子粉,白乎乎的、粉兮兮的,常常不经意间将自己弄了个“大花脸”,煞是滑稽可爱。以至于刚开始乘凉时,人群中弥漫着痱子粉、香皂、上海药皂(当时非常流行)的清香。再就是吃西瓜,那时每斤才3分钱。人们吃西瓜时,会将西瓜放入井水里冰镇,吃起来极其清凉爽口,家家户户人手一片,或蹲或站,呼哧呼哧一阵啃咬,瓜子从嘴里吐出,子弹一般叮叮当当地落在搪瓷脸盆里。
对我来说,最惬意的纳凉方式莫过于去附近的公园观看露天电影了。那时电影院往往一票难求,于是去公园观影的人就多。公园里放映的都是些不知看了多少遍的故事影片,如《金沙江畔》《冬梅》《岸边激浪》《勐垅沙》等等,其中我最爱看的是当时红极一时的“黄金搭档”王心刚与王晓棠主演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及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上映了一批阿尔巴尼亚的影片,如《海岸风雷》《广阔的地平线》,后来又上映了一部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这些片名听上去就感觉凉爽。那时可供人们消夏娱乐的方式太少,露天电影放映时间通常是晚上七点,往往下午三点不到就涌来了好多扎堆观影的人。只见幕布前的草坪上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因为电影放映点临近湖畔,记得有一次放映,电影尚未开映,由于闻讯赶来观影的老百姓潮水般涌来,一时间人越聚越多,导致现场有些失控,混乱中差一点儿将一名妇女挤入湖里,公园方面可能出于保护人们人身安全考虑,立即宣布停映,人们只好眼巴巴地带着遗憾离去。
记忆中的夏天总是美好的,就算那时夏日里有各种大人的烦恼、小孩儿的哭闹,终究也敌不过浪漫星空与绚烂光影。(李泳)
版权所有 2023-2027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3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182号
地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0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客户端
江苏省纪委清风扬帆公众号
徐州市纪委彭城清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