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5-07-11 浏览:0
88年前的今天发生的“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起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到这里来就是接受精神洗礼。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人民日报》2025年7月9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典出《战国策·赵策一》。原文为:“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意思是说,以往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竞起,思想争鸣激烈,尽管彼此立论的基点不一,但都十分重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前事”中为自己的论述寻找依据。
孔子深谙“以史为鉴”的道理,从“孔子观周”的故事可见一斑。孔子曾到周天子的明堂参观,见墙壁上有尧、舜、桀、纣的形象,各有善恶之状。又见到了周公相成王的画面,孔子在这面墙前徘徊良久,感叹“此则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镜者,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往古者,所以知今”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都强调在当下的视野中,充分运用好历史,不要让前人取得的经验教训,只是埋藏在故纸堆中。
中华民族是富有历史感的民族,修史的传统从无断绝。学者谢乃和在《中国古代修史的主要传统》中,归纳了以下几项修史传统:以修史为修身立国的精神传统、以秉笔直书作为修史之本的史法传统、以鉴戒教化作为修史之重的史旨传统、以情贵于正作为修史者心术的史德传统。
历史有鉴戒教化的功能,所以我们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了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得此名。自问世以来,它备受推崇,其原因就在于叙事有章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读这部书,可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明代中晚期,海疆不靖,倭寇侵袭东南沿海,百姓饱受其害。浙江是受倭寇侵袭最为严重的地方之一,面对狡猾而残暴的倭寇,起初明朝官军战绩不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任台金严参将,负责台州、金华、严州三府的防卫任务。戚继光借鉴过去卫所军屡败的教训,当年向朝廷上书,提出了六条整顿措施,如正名分、严军纪、厚抚恤、惩贪官、清查卫所户口、重治刁军刁官。针对卫所将士战力低下的情况,戚继光另辟蹊径,从民风勇猛的义乌、台州招募勇士、编练新军,这便是“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率领所部击退侵犯台州的倭寇,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而后接连取得平海卫大捷、仙游大捷,倭寇从此不敢来犯。
如何对待历史,怎样学习、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自觉历史意识、善于以历史眼光分析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深刻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我们是历史主义者,给大家讲讲历史,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88年前的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呐喊,随着电波传遍全国。
“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不惜用生命填进火海”的台儿庄血战,“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选择自己的命运,人民也在命运转折中作出历史的选择。在历经苦难的中国大地上,不断汇聚起誓死抗战的滚滚洪流,迸发出不可遏制的磅礴力量。经过14年浴血斗争,终于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成就了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不忘过去,不是为了沉沦于过去,而是为了面向未来。80年前的伟大胜利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从抗战岁月走来,中国共产党人激发抗战精神百炼成钢,将中国人民的力量始终凝聚,让红色基因不断传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无数的牺牲不敢忘,曾经的苦难不能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遭受列强的侵略、凌辱、掠夺达百年以上,但中国人民不是从中学到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坚定的话语,表达着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思考、对和平的珍惜。深刻把握历史、坚定捍卫历史,才能不断书写新的历史。
80年过去,抗战硝烟散尽,使命仍在。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共产党这样告诉世界,也始终这样要求自己。在回望历史中接受精神洗礼,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正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的最好告慰。(陈彧之 郝思斯)
版权所有 2023-2027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3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182号
地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0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客户端
江苏省纪委清风扬帆公众号
徐州市纪委彭城清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