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5-11-21 浏览:4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必胜信念、知难而进,注意发现和研究解决新问题,不能因有困难而不为、因有风险而躲避、因有阵痛而不前,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前推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意思是立志不贪求容易,做事不回避困难,这样才能取得成功。这句话源自东汉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虞诩传》,原文为:“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虞诩是东汉名将,为官清廉刚正,曾担任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无论职务高低,始终坚持原则。
东汉汉安帝永初年间,朝歌一带的盗贼宁季等聚集了数千人祸乱地方,而且攻杀当地官吏,州郡拿盗贼没有办法。于是,朝廷派遣虞诩到朝歌担任主官。虞诩的好朋友为他的安危感到担忧,虞诩非常坦然地回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表现出了坚定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担当意识。志存高远,迎难而进,是古往今来成大事者的必备品格和精神追求。
春秋时期贤臣臧文仲,历事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其于国于民,尽职尽责,每每受命于危难之际,为鲁国上下所称颂。
《国语·鲁语上》记载,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鲁国发生饥荒,臧文仲建议到齐国借粮。鲁庄公问谁可以出使,臧文仲主动请缨。有人问他原因,臧文仲说:“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居官者只有敢于担事、不避危难,国家才能安稳、百姓才能康乐。于是,臧文仲带着鬯圭玉磬之类的名器作为抵押物到齐国去借粮,言辞恳切、晓之以理,打动了齐国国君,不仅慷慨借粮而且让臧文仲将抵押物一起带回鲁国。鲁国上下,也因此度过饥荒。
正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讲的“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勇敢的人从不回避危难,聪明的人不会错失良机。
公元76年,东汉名将耿恭驻守西域时,被匈奴大军围困在疏勒城,陷入绝境:疏勒城外,匈奴大军压境;疏勒城内,活着的汉朝官兵,不足百人。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都被煮了吃了。“衣屦穿决,形容枯槁”,耿恭带领将士们仍坚守城池、宁死不降。大雪落疏勒,孤军彻夜寒。终于在最后一刻,他们等来了援军——在一个冰寒入骨的雪夜,风雪之中旌旗猎猎,仅存的将士返回玉门关、青史留名。时人评价这些汉家将士“节过苏武”,意思是其忠贞的品格,在苏武之上。
被称为清代四川才子之一的彭端淑,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为学一首示子侄》,其中有一段话,将难易的道理分析得很透彻:“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翻阅典籍和史书,这样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事例屡见不鲜。无论在承平年代,还是在峥嵘岁月,总是有不怕牺牲、不避危难的仁人志士迎难而上,解时局之围困、成不凡之事业,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刘同华)
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建党之初,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但党的一大仍然将“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写入党纲。中国共产党人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志存高远,必然要求知难而进。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忘记为何出发,为谁奋斗,带领中国人民涉险滩、闯难关,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硬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都,踏上漫漫征程。
这一路,艰苦卓绝。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过枪林弹雨,突破围追堵截,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他们翻越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空气稀薄,寒风刺骨,积雪终年不化;他们走过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那么多至暗时刻,那么多岌岌可危的瞬间,党和红军从未退缩、从未放弃,而是用一次又一次的迎难而上,展示了理想信念的伟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胜利,不仅因为有正确的主义、正确的路线,还因为有千千万万怀着坚定理想信念,敢于在千难万险中跋涉、在枪林弹雨中战斗、在壮怀激烈中牺牲的共产党员。
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
改革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求索。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一路走来,革故的决心从未退缩,鼎新的脚步从不停滞,“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打开国门,新鲜空气能进来,风雨也会进来。加入世贸组织,曾让不少人担心“狼来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风暴也冲击到中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甚嚣尘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在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
40多年来,立破并举,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撬动了至今仍在持续的历史性前进。
当历史的接力棒再次传递,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不可避免要“爬雪山”“过草地”,不可避免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时代十多年来,有“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的践诺,有“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的誓言,有“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行动,有“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勇毅,我们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复杂严峻形势下统筹发展和安全,在解决深层次矛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什么时候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道路都是不平坦的,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顽强斗争才能取得成功。”
道不变、志不改,十余年砥砺奋进,十余年团结奋斗,凝结成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行进至“势不可挡”的新方位。
党的二十大确定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作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我国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14亿多人的中国式现代化,何其艰巨又何其伟大。历史性的任务摆在面前,唯有啃硬骨头、涉险滩,唯有较真碰硬、越是艰险越向前,唯有一以贯之、一抓到底,钉钉子般一锤一锤敲下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愈难愈进、愈险愈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决心和行动,总是那样坚定不移。(郝思斯)
版权所有 2023-2027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3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182号
地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0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客户端
江苏省纪委清风扬帆公众号
徐州市纪委彭城清风公众号